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也开始被正视和关注。
眨眼、甜笑、手势舞的一笑倾城和摸头、挑眉、捂嘴笑的秀才,稳稳拿捏住了叔叔阿姨们的心。在老年相亲节目中,霸气大叔张口“二三十万不叫存款,我有14套房子”,坦率阿姨留下金句“你不是我的菜,我就是这么坦率”。以交友、互动为主要功能的美篇App,聚集了上亿45岁以上的用户,被戏称为“老红书”。
创作者们需要做的,是探索中老年群体的内心世界。
听花岛编剧花卷透露,团队在创作初期花了两周时间,给市面上的国产老剧拉片,还对中老年人群体进行调研。编剧阿条和同事们恶补了所有老年短剧,还去看了各种各样的老年相亲节目和中老年人爱看的短视频,“很多都离不开婆媳关系、亲戚攀比、与子女相处”。
阿条甚至把广场舞作为实地考察的一环。“连续一周,我每天都去看广场舞,看他们如何挑舞伴,如何沟通,很多人会为了舞伴吵架。”
中老年题材的爆火,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震动。
制作人邱添治近一两个月的收稿方向都是中老年题材,他计划要在10月拍摄4部中老年短剧,每部拍8~10天,趁着热度把作品推出去。“剧本不好找,做过爆款的编剧报价至少得四五万元。”
专攻霸总、甜宠题材的95后编剧酥酥(化名)正在尝试写老年短剧。“闪婚”题材大热后,她赶出了一个剧本大纲,但迟迟卖不出去。
一位擅于写长篇的资深编剧则在给多位制片人留言,推荐自己的剧本。她写了一部9万字的小说,本打算改编成影视剧。她想试试看,有没有可能从长变短,做成一部精品老年短剧。
点众、天桥等头部平台纷纷入局中老年短剧,比如麦芽的苦情剧《子欲养而亲不待》、番茄的《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以及美光出品的《金榜题名之母凭子贵》。
一些小的厂牌和公司也在涉足这一品类。芒种影业推出过小爆款《三子敬母》。听花岛在推出爆款《闪婚豪门》后,专门成立了中老年短剧产品线。听花岛告诉雪豹财经社,公司未来作品中有50%以上会是中老年题材,他们预测未来中老年题材在短剧市场的占比有可能超过一半。
只不过,拍短剧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暴利。据听花岛介绍,基于短剧的商业模式,《闪婚豪门》的实际分账收入在几百万元,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动辄上千万甚至过亿。
想押准下一个爆款更是难上加难。
闪婚题材爆火后,相似的老年短剧大量涌现,比如《闪婚五十岁》《闪婚五十岁后霸道总裁狂宠我》《闪婚妈妈》。它们名字相似、剧情雷同,就连海报都像是复制粘贴。但就连最早推出《闪婚五十岁》的天桥短剧公司再拍闪婚题材,都没能复制辉煌。
生搬硬套公式不管用了。新的抓手在哪里?
与其他短剧要找有流量的演员不同,中老年题材更看重的是演技。“一些三四十岁的专业影视演员更适合,更能入戏,感染力更好。”阿条告诉雪豹财经社。
制作人邱添治则觉得,要抛弃闪婚题材,尝试新颖的类型,比如古装。同时,剧情要更贴近现实,“尽量找真实的故事和桥段,太极端的情节反而影响代入了”。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个题材会火到什么程度,火到什么时候。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人们开始尝试着正视、理解和包容,那些曾被忽视、冷落甚至嘲讽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