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刘亦菲。
提及刘亦菲,不能回避她的颜值。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某地某高校一位女生因长相酷似刘亦菲“遭遇”众人围观合影,就很说明大多数人的审美取向。
这也是提笔至此颇为犯难的主要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亦菲的美貌与她的作品都有些争议。
甚至在2020年代之前,天涯社区“娱乐八卦”版块还时常有人专门撰文,引发一阵议论。
直到2020年代后,人们对刘亦菲的态度才逐渐趋于客观。
一方面当年热衷混迹网络的人大多步入中年,没这个心力成为网络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亦菲等一批曾经印入一代人记忆中的演员也在成长。
想来,大家都不年轻了。
一个人成熟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伤人的话先咽下去反刍一下,接着有选择性地“吐”出来,且以鼓励或建议为主。
包括对人和事的评价。
是非
“娱乐圈第一狗仔”卓伟曾评价刘亦菲:
“刘亦菲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女孩,不管她做什么,我都祝愿她能够幸福。因为刘亦菲的经历可能不是很多女孩子和女演员能够经历的。”
不知道卓伟的人可以略搜一下他的事迹,我相信他这番话的含金量。毕竟娱乐圈……
一言难尽,又足以让人前仆后继,身陷其中却甘苦自知。
包括我对刘亦菲的观感也如今天大多数人对年轻男女演员的评头论足一样,经历了一个相似的过程。区别只是我近于“完成时态”,今人还在“进行时态”。
我总结一个艺人想要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是保持“钝感”。这个钝感就是情绪上的感受,包括对善意和恶意的舆论、行为的感知。
早期的刘亦菲就明显缺乏这种钝感,至少在台面上她的微表情和小动作一度成为表情包:
在某期节目上一位女演员和她坐在一起,人家笑嘻嘻地诉说同学之情,讲刘亦菲翘课拍戏等等“趣闻轶事”,她刚开始没反应过来,咂摸出味儿的时候神情就变了,肢体细节也丰富了许多。
这个表情包我还一直收藏着,时过境迁看来也颇有趣。毕竟这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史。
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这位女演员渐渐远离众人的视野。
刘亦菲还在。
2025年春节期间我看到她拍的广告,恍惚间觉得时间过得真快。
当年的“赵灵儿”不晓得长大了没?眼神倒沉稳了不少。
2002—2004年,刘亦菲正式走进公众视野,难说当时的她和现在的她究竟谁更美一些,不过那会儿很多人(观众)还是很喜欢这个漂亮丫头的。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