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金宝山玫瑰园的一片褪色草坪,近期意外成为网络焦点。这片原本翠绿的草地,因大 S(徐熙媛)丈夫具俊晔近七个月的持续守候,出现明显泛黄与秃斑,甚至让他收到墓园管理方的罚单。自 2025 年 2 月大 S 因病离世后,具俊晔便风雨无阻地每日从清晨守至日暮,这份执着的悼念,既引发无数感动,也裹挟着诸多争议,最终让 “如何定义深情” 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事件的核心,是具俊晔近乎 “偏执” 的守墓行为。近七个月来(截至 9 月),无论暴雨还是烈日,他从未缺席大 S 墓前 —— 目击者见过他带着大 S 生前爱吃的早餐面包、黑咖啡或海带汤,静静坐在墓前用 iPad 给妻子照片修图,身形也因过度悲伤暴瘦 20 斤。长时间的驻足与固定遮阳伞的不当放置,最终导致墓前草坪严重褪色,这一细节被网友拍下上传后,迅速发酵为公共话题。而大 S 的墓碑设计,更添情感浓度:碑上刻着 “REMEMBER TOGETHER FOREVER” 与韩文 “永远爱你 – 俊俊”,这些文字正是两人婚后纹在颈部、锁骨的情侣纹身,如今化作永恒誓言,烙印在墓碑之上。

舆论很快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支持者将具俊晔的行为称作 “最长情的告白”:他们认为,近七个月的坚持绝非表演,毕竟他未借此事商演带货,且符合韩国长期守墓的传统文化;“他带着她爱吃的东西,给她修照片,这就是大 S 会喜欢的细腻,具俊晔是真的懂她”,类似的声音在社交平台随处可见,不少人被这份跨越生死的陪伴打动。
质疑者则提出尖锐疑问:“若真深情,为何未体现在生前照料,反而执着于逝后的仪式感?” 争议焦点集中在墓碑设计上 —— 碑上仅有具俊晔的署名,未出现大 S 的汉字本名 “徐熙媛”、生卒年份,也未提及她作为母亲与汪小菲所生的两个孩子。有人质疑这是将墓碑变成 “个人爱情纪念”,忽视了大 S 的其他社会角色,甚至猜测是 “满足自己的小心机”;更有人在七夕节拍到墓碑反光中具俊晔举着手机的身影,对其守墓的纯粹性产生怀疑,追问 “这是否是在维持‘深情丈夫’人设”。
事实上,具俊晔的行为在法律与情感层面均属个人权利,墓园管理方也表示可付费加刻信息,但当前的墓碑设计与守墓争议,早已超越个人范畴。它折射出当代社会对情感表达的认知割裂:在快餐式爱情成为常态的今天,一种持之以恒的深情反而被审视真实性;当私人领域的哀悼进入公共视野,其尺度与方式难免引发不同解读 —— 有人认为 “陪伴是最好的怀念”,有人则觉得 “生前珍惜比逝后仪式更重要”。

大众的普遍态度,更倾向于 “给予理解与空间”。正如网友所言:“他是逝者的老公,这份思念无论如何表达,都该被尊重。” 这片枯荣交织的草坪,恰似爱与悼念本身 —— 有感动也有争议,有纯粹也有质疑,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情感的表达本无标准答案。具俊晔用七个月的时光与一片褪色的草坪,给出了他对 “深情” 的诠释,而这份诠释,或许无需外界过度评判,只需留给时间与逝者家属一份应有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