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巴巴娱乐

不亚于《唐伯虎点秋香》时期的周星驰

2025-07-29

无数人的心中泛起不舍之情,皆因这张面孔,不仅家喻户晓,更是深深烙印在全球华人的心中,成为各年龄段观众心中不可磨灭的影像印记,承载着属于他们各自时代的独特记忆。

从1963年启幕的《宝莲灯》(1965年映世),至2020年绽放的《花木兰》,郑佩佩的银幕之旅跨越了近一个甲子。她曾在事业巅峰之际选择婚姻隐退,又在中年复出,书写新的辉煌篇章,晚年更是以和蔼可亲的长辈形象,深受国民喜爱。人生起伏跌宕,波澜壮阔……

今日,各大媒体纷纷引用的一段悼词,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郑佩佩在不同年代观众心中的形象:对于90后的年轻一代,她是真人秀《花儿与少年》中那位温婉睿智的“佩佩姐”;对于70后、80后的影迷而言,她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夫人”,《杨门女将》系列里的“佘太君”,《卧虎藏龙》内的“碧眼狐狸”;而对于更早年代的观众,郑佩佩则是香港武侠电影中那颗最为璀璨的侠女之星。

作为初代武侠巨星,她是新武侠电影的秀丽与刚毅的完美化身。

1946年1月6日,郑佩佩诞生于上海,祖籍绍兴。自幼习舞,中学时期便已涉足芭蕾领域。1960年,她移居香港,并被邵氏影业旗下的南国实验剧团慧眼识珠。在舞剧《牛郎织女》中,她反串牛郎,一举成名。

毕业后,郑佩佩正式加盟邵氏影业,初露锋芒于几部非动作影片。而真正让她大红大紫、赢得“侠女”美誉的,则是胡金铨执导的1966年上映的《大醉侠》。

60年代中期,邵氏影业为开创国片新纪元,决定主打“彩色武侠世纪”。在这一浪潮中,胡金铨执导的《大醉侠》不仅票房大捷,更成为华语武侠片“写意派”的开山鼻祖。

胡金铨将中国文人诗画与戏曲的审美精髓融入电影,强调人物性格与动作的潇洒写意,以及构图与风景的留白之美。同时,他还巧妙地将这些元素与现代剪辑技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诗意盎然、风流倜傥的至高境界。

在这部开创性的作品中,虽然“大醉侠”范大悲(岳华饰)是影片标题所指,但郑佩佩饰演的“金燕子”张熙燕无疑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那个时代,香港电影中的职业武人尚未崭露头角,而拥有舞蹈功底的演员在动作戏中更具优势。正因如此,郑佩佩被胡金铨大胆选中。

在导演与传奇武术指导韩英杰的精心编排下,郑佩佩在武侠片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矫健与优美身姿。她七分灵动秀丽、三分锐利刚毅的形象气质,仿佛天生为女侠而生。随着《大醉侠》的热映,这位初出茅庐的新星瞬间声名鹊起,成为华语地区的头号武侠女星。

虽然胡金铨仅为邵氏拍摄了一部武侠片《大醉侠》,但郑佩佩却在“侠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无人能敌。

她在1967年的《龙虎沟》中首次挑战民初武侠题材,同年在拍摄《神剑震江湖》时坠马受伤,远赴日本休养一年。1968年,伤愈复出的郑佩佩火力全开,在张彻执导的《金燕子》中再次演绎经典角色,续写她的武侠传奇。

而在香港最早有全面票房统计的1969年,郑佩佩主演的四部武侠片《毒龙潭》《龙门金剑》《虎胆》《飞刀手》,全部位列港片年度票房榜前十,那一年完全可被称为“郑佩佩”年;1970年的《荒江女侠》《五虎屠龙》,则再次复制了这一成就。

那四五年的时间里,郑佩佩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走红的程度恐怕不亚于《唐伯虎点秋香》时期的周星驰。

但正在如日中天的1970年,郑佩佩却和邵氏台湾发行商的儿子原文通结婚,很快怀孕,并因为婚姻和生育的强烈责任感,做出了息影的决定。1971年她随夫赴美,在按约定为嘉禾出演了《铁娃》(1973)和《虎辫子》(1974)两部长片后,从影坛淡出,她决定息影时,年仅25岁。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次退隐,郑佩佩的影星生涯是否会更加辉煌?

但其实郑佩佩息影的时间点,影坛也在起大变化。

一方面是张彻起势后,武侠动作片变得越来越“阳盛阴衰”,以暴力和快意取代文雅和柔美,王羽、狄龙、姜大卫等男星崛起并占据市场主导,早在《金燕子》中,张彻就有意“扬”后出道的王羽而“抑”郑佩佩,令她不太愉快。

另一方面是邵氏的统治力70年代初开始消退,李小龙的真拳实脚彻底改变了香港动作片的面貌,自此,越来越多有真功夫的演员登上舞台中央。昔日没系统习过武,主要靠现场模仿、套招的非武打演员,生存空间也自然变窄。

多方因素摆在一起看,郑佩佩的激流勇退虽然可惜,但也或许在阴差阳错中,顺应了历史的时势,一直演下去,不一定会继续顺遂。

最新文章

新作《小黄人大冒险4》首映表现同样不俗

影视

 

阅读12161

电影《抓娃娃》不负众望

娱乐

 

阅读14510

不亚于《唐伯虎点秋香》时期的周星驰

影视

 

阅读13793

韩国悬疑犯罪热片《她死了》

电影

 

阅读16971

完全依赖马东锡个人号召力的《犯罪都市》

娱乐

 

阅读10671

京ICP备202201462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