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日(2月21日),《哪吒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在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累计票房已超过135亿元,是中国大陆电影史上单片票房纪录(57.75亿)的两倍多。根据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的预测,《哪吒2》在中国大陆的最终票房预计将超过150亿元。
现在可以说,哪吒2创造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最现象化的商业成功——票房绝对值。就国内市场而言,这部电影几乎可以在全球电影史上排名第八,预计最终将获得第五名;目前,国内观影人数已达2.82亿(预计最终将超过3亿),这是一个幻想,在非市场化时代,全民爆款可能只有少林寺、喜盈门等“1毛钱票价”。
梦幻开局
在《哪吒2》的大力推动下,今年影市前四分之一的表现已经爆发,这也给了市场想象全年总票房强劲复苏的动力。
截至目前,2025年前54天,全国电影总票房约为22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票房(425.02亿美元)的一半。在经历了电影市场极度低迷的一年后,没有比今年更梦幻的开始了。
如果总票房超过200亿,今年的情况远好于2018年和2019年,总票房达到顶峰;如果考虑到以哪吒2为首的上映电影,未来总票房余额约20亿,大约等于说:即使从明天开始没有新电影上映,这些电影也可以将年总票房推到240亿左右,这相当于2018年前四个月或2024年上半年的总票房!
如果这一趋势能够持续下去,今年的总票房将大大打破历史纪录,影响900-1000亿美元。然而,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哪吒2的奇迹是无法满足的。我们不能指望在下一个夏季或国庆节有同样数量的超级流行车型,市场更有可能恢复正常的热度。
然而,在今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电影市场正在迅速变化。实际情况有时比最悲观的预测更悲观,有时比最乐观的预测更乐观。哪吒2的后续市场效应如何?中国观众的消费潜力是“暂时透支”还是“永久激活”?今年剩下的电影阵容是强是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同,对年度市场的预期也不同。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置两种不同的情绪:“中度悲观”和“中度乐观”,给出自己的判断理由,从而获得今年电影市场最终结局的两个可能剧本。
悲观预测:540亿
在这个“悲观剧本”中,由于观众的热情短期透支,对商业电影的要求提高,后续新片阵容薄弱,消费环境不够热,《哪吒2》的现象影响力只是短期内的爆发,不仅未能继续加热后续电影市场,反而造成了“吸干市场”的黑洞效应,最终年票房为540亿(见下文),较2024年触底回升约30%,但仍落后于2023年的水平。
事实上,悲观剧本中的许多预测原因在过去两三年中被多次提及。例如,消费环境不够热。结合“电影短缺”和观众对商业电影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因素,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去年许多商业大片的滑铁卢,以及夏季和国庆节的整体低迷。
虽然今年有《哪吒2》,整合了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但无论是宏观环境、国产商业片的整体制作水平还是剩余阵容强度,都没有明显的区别。
更不用说,目前的新电影非常贫穷,从春节到五一,似乎只有“美国队长4”和“我的世界”两个好莱坞进口电影预计将超过1亿—阵容如此寒冷和空虚,一方面有集体默契避免强大的2”边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行业在严重分化的情况下严重不信任。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暑期档和国庆档的重磅大片再次遭遇大规模失利,市场也不是不可能重蹈2024年市场从暑期档崩盘的覆辙。